6月14日是2025年世界文化遗产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当日,由北京昌平区政府联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2025明文化论坛”在北京昌平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唐祖宣,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刚,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德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浚,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晓东,昌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光彤,昌平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燕庆,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名誉顾问毛佩琦中国明史学会会长、研究员高寿仙以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院士、岐黄学者等计五百余人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李杰主持。
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二十余家媒体同步直播报道。
唐祖宣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届明文化论坛以“印象大明·世遗华章”为主题,立足昌平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明文化的深厚底蕴,促进文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赋能文旅发展。
明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明代历时277年,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获得巨大成就,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在明代得到了鲜明体现。
“和合”、“和平”的和谐思想,“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在明代历史故事、明代文化中都有生动的实践和体现,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
明文化论坛在下午同步举办四场分论坛,从“大明经略”的治国韬略,到“医药传承”的济世匠心,从“数智文旅”的科技赋能到“明乐雅音”的艺术回响,多维度解析明代历史文明的深层肌理。
本届明文化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会,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北京昌平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推动文化肌理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让“古今交融、文旅共生”的愿景照进现实,为全球文明对话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