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保华,男,生于1953年9月,中医主任医师,1973年参加工作后即师从唐祖宣从事四肢血管病研究。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唐祖宣的学术继承人,通过导师耐心传授,学术水平大大提高,2000年,经考试考核合格出师。在温阳药的运用上有较深的造诣,运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药物研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成效显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及省以上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南阳市科技进步奖5项,在《唐祖宣医学文集》、《唐祖宣医学六书》、《唐祖宣医书集成》、《国医大师唐祖宣薪火传承实录》中任主编。2009年被评为南阳市劳动模范。
著作:
1.《唐祖宣医学文集》 2002年 新华出版社
2.《唐祖宣医学六书》 2007年 新华出版社
3.《唐祖宣医书集成》 2012年 新华出版社
4.《国医大师唐祖宣薪火传承实录》 2017年 中医古籍出版社
成果:
1.通脉1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985年 南阳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清热通瘀汤治疗静脉血栓形成 1985年 南阳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3.糖尿病坏疽及老年脱疽研究 1988年 南阳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4.唐祖宣医学六书 2014年 南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5.唐祖宣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 2009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论文:
发表时间 | 论文题目 | 杂志名称 |
1981年11期 | 附子汤的临床辨证新用 | 中医杂志 |
1982年8期 | 中医辨证治疗34例脱疽临床疗效观察 | 中医杂志 |
1987年8期 | 周围血管病证治 | 中医杂志 |
1988年2期 | 中医药治疗红斑性肢痛症33例临床疗效观察 | 中医杂志 |
1982年1期 | 吴茱萸汤的临床辨证运用 | 新中医 |
1987年4期 | 清热通瘀汤治疗静脉血栓形成43例疗效观察及甲皱微循环变化 |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87年5期 | 32例老年脱疽的微循环变化和疗效观察 | 中国医药学报 |
2001年4期 | 脉络通颗粒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1981年10期 | 四逆加人参汤回阳复阴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5年3期 | 4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辨证论治疗效和微循环变化观察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7年9期 | 30例消渴脱疽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变化和疗效观察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2009年5期 | 唐祖宣应用真武汤治疗外科疾病经验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2008年2期 | 唐祖宣运用温阳法的经验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9年7期 | 益气化瘀汤治疗5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89年3期 | 唐祖宣老师运用竹叶汤的经验 | 中原医刊 |
1989年16期 | 唐祖宣主任医师用猪苓汤的经验 | 中原医刊 |
2009年4期 | 茯苓四逆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疗效观察 | 湖北中医杂志 |
1987年4期 | 大青龙汤的临床运用 | 中医药研究 |
1980年11期 | 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 河南赤脚医生 |
1981年2期 | 竹叶石膏汤的临床辨证运用 | 河南中医 |
1984年3期 |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辨证运用 | 河南中医 |
2009年4期 | 脉络通颗粒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100例 | 中医研究 |
2009年6期 | 解毒化瘀汤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观察 | 四川中医 |
1982年3期 | 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用铅丹的经验 | 陕西中医 |
1984年5期 |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临床运用 | 云南中医杂志 |
1981年5期 | 周连三、张感深老中医对乌梅丸中干姜、黄连的应用经验 | 浙江中医杂志 |
1982年1期 | 甘草干姜汤的新用 | 浙江中医杂志 |
1982年8期 | 桃花汤的辨证应用 | 浙江中医杂志 |
1985年4期 | 麻子仁丸的异病同治 | 浙江中医杂志 |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南阳市劳动模范
科技技术进步奖